這又是一篇舊文,91年寫在月訊和家長分享的內容,翻看這篇內容只是想提醒自己,很多嘗試與努力就當下看來似乎沒有收到成效,但事實卻不然----因為它,就如同埋在土中的小種籽一般,正逐漸累積能量,然後等熟成的那天,就會探出子葉,昂首向天。
===============================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每到寒暑假期,家裡的兄弟姊妹們總會策劃一全家出遊的計畫,有時就僅是在國內隨意晃晃,有時也會長途跋涉到另一個國度體驗異國風情;由於成員中有老有少、速度有快有慢,可自行安排時間、地點的「自助遊」當然是我們的第一選擇了!
記得第一次帶家人出國的地點是日本,當時姪女才剛滿三歲,許多人都會勸我們不要帶這麼小的孩子出國,第一:機票並沒有便宜多少,第二:這麼小帶出去很麻煩,要準備許多東西的,第三: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等以後長大有的是機會,何況他們很快就會忘記出過國的事;然當時的我們仍「鐵齒」地堅持要帶這個「麻煩小天使」一起出遊。由於是自助遊,因此,所有的景點、交通工具、住宿點…都得自行規劃,為了避免發生在國外迷路的狀況,我們蒐集了關於日本的食、衣、住、行…種種各方面的資料及地圖,在家裡一遍又一遍的模擬在日本的轉車狀況。三歲的小姪女雖然看不懂地圖上的字,卻也在一旁跟著當時國中國小的哥哥姊姊們在地圖上比劃來比劃去的,彷彿她也知道該如何轉車似的。
前一陣子,當我們正在計畫今年的出遊計畫時,已上大班的姪女忽然冒出一句話:「我們回日本去吧!」(彷彿原來日本才是她的家似的),我知道她記得Disney樂園,記得在我們曾在上野動物園前餵鴿子,卻沒想到她連我們住的飯店、淺草雷門前的電動音樂鐘、甚至連她在Disney樂園所吃的Mickey造型的冰棒…都還印象深刻。原來,凡是在生命裡曾發生過的事,都會累積成日後點點滴滴的能量的;有時,我們會以為我們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看不到任何的成果?!有時我們因看不到回報,而挫折沮喪地想要放棄、逃避(卻又不甘心付出的沒有成果)。
每每,我在和孩子相處時,總會提醒自己要蹲下來、慢一點。「蹲下來」是因為我們和孩子有不一樣的身高,看到的視野也會有所差異,如果我們能以和孩子同樣的高度來看世界,或許就能比較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再指摘他們總是胡言亂語;如果我們能「慢一點」以和孩子相同的步調前進,或許就能知道為什麼孩子總能注意到路邊的小花、小蟲子…,也能感受到路旁的鳥語花香了!
有人說:「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正因為它是如此的慎重,迫使我不得不想:從事幼兒教育的我們究竟想傳達什麼樣的信念給家長及小孩?而我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我們的信念?或者只是說一套做一套呢!我很難想像這群孩子長大後會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成為什麼樣的人!甚至我也不知道這群每日和我們在一起工作、遊戲的孩子,長大後究竟會記得多少關於他(她)在幼兒園生活的事?我只知道植物成長需要足夠的陽光、水及漫長而耐心的等待;我只期許我們能有足夠的耐心願意陪孩子一起慢慢茁壯、長大!